国家林业局政府网5月6日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全国生态建设领域一项标志性工程。工程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五省区市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基层干部和农牧民积极参与,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五年来(2003—2007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任务16633.54万亩(含禁牧),其中林业建设任务4839.23万亩(含营造林2439.23万亩,退耕地还林1200万亩,匹配荒山造林1200万亩),草地治理10954.27万亩(含禁牧8526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840.04万亩、生态移民11万多人,以及相应的种苗基地、暖棚、饲料机械、水源工程、节水灌溉等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区生态环境改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农牧民收入普遍增加,促进了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一是生态防护功能增强,为举办“绿色奥运”做出了重要贡献。集中连片的林草植被发挥了明显的防护功能,地表起沙得到有效遏制,风沙危害明显减轻,京津工程区已经从沙尘暴加强区变为减弱区,为举办“绿色奥运”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我国在承办绿色奥运方面曾向国际社会做出了北京市林木覆盖率达到50%,基本建成山区、平原地区、城市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完成山区绿化10万公顷等一共7项指标承诺,到目前为止,各项指标都已达到或高于绿色奥运所承诺的目标。
据北京师范大学对京津工程的评估报告显示:2005年与2001年相比,京津工程区植被盖度提高了10.5%—20.4%;土壤风蚀、水蚀明显减轻,五年净减少1.96亿吨,减幅达16.4%;地表向大气释尘量明显减少,净减少495万吨,减幅达15.8%;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增加1863.4万吨,增加了10.1%;植被固碳效果逐年增加,增加了1068.3万吨,提高了10.1%,相当于多吸收二氧化碳3917万吨。二是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农牧民收入显著增加。
各地在搞好生态建设的同时,充分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积极推广生态经济型的建设模式,发展龙头企业,努力培植后续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林果种植、生态旅游、养殖、加工等产业建设项目,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农民收入增加。河北平泉县依托工程新造刺槐林,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食用菌年产值已达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近600元。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通过实施“进一退二还三”战略,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林、草业迅速发展,也带动了畜牧业大发展,实现了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通过对6个县(旗、区)农牧民的调查看,来自工程建设的直接收入人均达302元。三是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生态文明意识显著增强。各地结合工程建设,着力在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上下功夫,加快了工程区新农村建设步伐。
北京、山西、内蒙等省区市财政都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新农村(新牧区)试点建设工作。从村容村貌的生态环境改善、林沙产业发展等多方面进行建设,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农牧业生产条件,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实现了从游牧放养到舍饲圈养、从毁林开荒到植树种草、从广种薄收到精耕细作的三大转变,由单纯从事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工程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2005年比2001年增长22%,其中增量的四成来自于工程治理的贡献。
同时,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也带动了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
本文来源:pg网赌软件下载-www.19hls.com